万岁爷本以为有了前面为太子做的铺垫,众人都会遵从他的心意,谁想事态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他的预想进行。
若是真听从了这帮官员的推荐,将八爷立为皇太子,岂不是违背了心愿。先不说八爷有没有资格登上太子之位,就凭他的出身,万岁爷心里也是极不情愿的。
一时间,这么多的奏折,上面全都是推举八爷的说辞,而没有一个人建议复立太子。表面上太子的处境似乎再无希望,实则不然。
第28章 盛衰荣辱起与落
万岁爷做为君主,说出去的话,自然有权出尔反尔。只要他不同意,即使八爷百官保举,也是枉费。
果然,早朝的时候,万岁爷对着底下的一众官员说道:“这些奏折,都是推举八阿哥的。你们呀,都认为八阿哥胤禩才是皇太子的适合人选,而二阿哥胤礽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子,却是个无用之人?或者,你们认为朕不会识人,错看了胤礽?”
听了这话,为首的官员只能无奈的解释:“臣等并无此意。”
“既然无此意,那这堆折子就不作数了。”
万岁爷的言下之意,还是想让太子复立。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作如此言语,满朝官员谁敢不从,唯唯诺诺是矣。
而后十一月十六日,太子被释放。二十八日,又复封八爷为贝勒。他这一连串的举动,复封八爷,不过是为了好让太子顺利复位罢了。
事情持续到四十八年正月下旬,万岁爷旧事重提,查问众臣一致举荐胤禩为皇太子之事。认为他们是早有预谋,私下串通一气。于是,重责佟国维、马齐等人。
直到三月初九,一切铺垫停当,二阿哥胤礽顺理成章的重立为太子。随后,万岁爷同时加封四位皇子为亲王,其中四爷被晋封为和硕雍亲王。
万岁爷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既是要限制太子,也是要他们之间相互牵制。细细想来,万岁爷这是将帝王心术及高超的政治手段展现到了极致。首先,万岁爷连封了四位亲王,可以说是就此安抚住了所有的皇子。
其实万岁爷心里,或多或少也是知道皇子之间在私下主要分成的五股势力。以大阿哥为首的“大爷党”,以三阿哥带领着一帮文人所组成的“三爷党”;以四阿哥为核心的“四爷党”。而要属“八爷党”的势力最为庞大,这其中八阿哥为领袖,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是八爷的重要支持者。除此之外,还有由太子及其亲信组成的“太子党”。
而万岁爷任命的四位亲王,均是这几个党派中的成员。如此一来,不仅做到了安抚,还可以借此缓和自己与众位皇子之间的矛盾,专心处理眼前的危局。更为重要的是,万岁爷在提升其他皇子的地位的同时,无疑也是对于太子权威的一种削弱,利用这些皇子更好的限制太子的权力。
所以,如此密集的加封,实际上也是出于平衡朝中实力,限制太子胤礽的权力,从而实现朝局的稳定。此法,实在是让人拍案叫绝。毕竟若是人心不稳,导致兄弟间兵戈相见,也是有所忌惮的。
这一波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了,而为什么万岁爷不同意八爷做太子,还是有原因的。老八虽然是最具有实力竞争太子之位的人选,再加上老九这么个财大气粗的主,着实有底气,可是他却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碎。
反观老四,虽然没什么人脉,可是他在关键时刻,选择的是静观其变。他们两人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四爷隐藏的特别好,八爷却是到处炫耀。朝中几乎每一个部门都有他的人,甚至连江南也是他势力盘踞的地方。
但是物极必反,八爷没有意识到的两点,其一就是树大招风,过于贤明。万岁爷是一个以仁政治国的皇帝,立了很多功勋。老八错就错在,他处处都在学万岁爷。可是万岁爷已经了解到了仁政治国,是一件极为不妥的事情。人是不能够太过于贤明的,尤其是做为一个君王,一直贤明的话,手中的权力迟早都会被架空。以至于天下大乱,最终的结果便是被民众推翻。这也是老八不能做为储君,最重要的原因。其实在万岁爷的心中,这个第八子从来都不是继承的人选。
贤明没有错,若是太贤明,这可真的就是一个过错了。他以贤明为自己招揽的文武百官和上书房大臣,这虽然看起来很强但其实却有很大问题。原因就在于他的党羽太多了,手下的人虽然多,可若真的说谁是赴汤蹈火都要追随八爷的,那基本上是没有。人越多,事情越复杂。内部之间还时不时吵两句嘴,这也就难免会导致内部的不和谐。
老四这边的人虽然不太多,主心骨就几个,划分的很明显。老十三、年羹尧、邬思道,这三个人都是忠心耿耿追随四爷的。加上三人不光有能力还有头脑,每个人都能做到面面俱到。
老十三时刻追随左右、年羹尧领兵在外、邬思道做为谋臣,运筹帷幄。这样的阵容,老四自然是谁都不怕,这位四王爷的实力自然不输八爷。
再看老八手下的人,都是为了利益,比如任伯安等。可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谋害百姓这就不对了,老话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