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36</h1>
冯仲良看着他:“你会杀了我吗?”
司闻也看着他,两人谁都不放过彼此的眼神承载太多信息,要是有个旁观者,肯定能看出来,他们只能站在相对的两种关系里。
永远走不到一起。
冯仲良想跟司闻寒暄,可抵在脑袋上的枪不允许。
他也不求饶。他知道,司闻不会动他,他要是走不出去,后面无论司闻走到哪里,都会被一百条枪打穿身体。没有例外。
司闻嚣张就嚣张在,他不会让你抓到他的把柄。
就像他这个荒诞的东升制药老板身份,冯仲良知道是假的,但又不能说是假的。没有证据。
冯仲良单刀直入:“我一直以为,只要我不想,那我就不可能知道,你还活着。我做到了,我这几年一直都没想起你。但你不让,你一定要过来挑衅我,让我记起。”
司闻把枪放下来,没说话。
冯仲良始终直视他:“司闻,你真是胆大包天!”
司闻不是歧州人,是上棉人。9岁时智商检测164,16岁从航空航天大学毕业。
那时候他导师就说过,如果他是个科学家,那于民之荣幸。如果他是个罪犯,那于民之悲哀。
18岁入伍,被当地军区挑选成为军械兵。当兵一年半,整个队伍转入武警特警,司闻成为一名辅警。现役军人编制,非正式警察系统。
这时候,冯仲良还是歧州禁毒大队的一名禁毒警察,算是副手,不过没有正式入编。
在一次山林抓捕行动中,因为对敌人实力预判失误,行动升级为军事行动,禁毒大队申请支援,指挥部先后调集九支特警、战勤保障、医疗队伍。其中就有司闻所在队伍。
山林树木密集,枝繁叶茂,地势险峻,视野也显得狭窄,只能保守对敌,不能冒进。
没有电影里那种单枪匹马不怕死、拿一把步枪就梗着脖子往前冲的镜头,谁都想活着完成任务。
这也是最高指挥传达给他们的命令。
要活着,完成任务。
那是冯仲良第一次见到司闻。
他当时觉得,司闻长得太引人注目了,不应该在一线,这样很容易被记住,危险也会大一倍。他这种,顶多就做个后勤,算他一辈子归宿。
可司闻多狂啊。
他是那种你觉得我不行,我就不行的人?
不是,他擅长用行动说话。
根据他在队里的高智商定位,武警特警队队长要求他随机应变。
到后面,他稳扎稳打,根据实况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方案。每一次紧要关头,都是他的战略,加上武警特警全员的默契与缜密行动使大伙度过危机。
因为是军械兵出身,武警特勤队有对军械的熟稔,再加上明显经过严苛实战训练的身体素质,实至名归地占领整场抓捕行动的主导地位,为行动成功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那次行动中,禁毒大队损失惨重,禁毒局接到公安部通知,对歧州禁毒大队重组。
冯仲良,获得人生第一个三等功,并被提拔为禁毒大队队长。
当时,他向上面要了一个人。司闻。
他开始觉得,司闻有比他那个难忘的外表,更叫人难忘的东西。
那一年,高智商司闻死了,卧底司闻活了。
他被抹掉档案,成为一颗钉子,被打入毒窟。整整六年,搜集情报,执行任务,协助禁毒大队先后捣毁不计其数的贩毒团伙,奖章一枚一枚摞得高。
后来,在六活地区的特大贩毒制毒基地卧底时,司闻受限于对方敏锐的第六感,几度身份不保,为了端掉这个大型毒窝,他最终因公沾上阿片类毒品,以继续任务。
卧底一年,他没对冯仲良提起半个字他染毒,怕冯仲良对他不再全身心信任,这样对后面抓捕行动来说,就是隐患。
到时机成熟时,他跟冯仲良里应外合,再加上公安部给予的武装支持,经历一场恶战,摧毁十六个特大贩毒犯罪团伙,抓捕嫌疑人一百六十四个,缴获冰毒六吨。
后面只剩范昶一个漏网之鱼,流窜在外。
这次案件功成后,冯仲良出任禁毒局局长。
在讲话会议上,公安部巡视组组长、副组长莅临指导,还有媒体专访,何其风光。
无人记得司闻。
或者说,无人知道司闻。
司闻在六活事件之后,消失了四个月,后来在甘柔河打捞到他的尸体,是在一个瓮里,手脚砍断,面目全非,根本无法确认身份,可DNA鉴定结果还是让冯仲良碎了心。
是司闻的。
事情发生,冯仲良把自己置于荒山里一个星期,不问世事,日复一日地自抽嘴巴。
司闻死这事情太多疑点,可他那时候全想不到,就剩下痛苦,没别的。
再后来,歧州出现一个叫司闻的人物。
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