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
“没事,这几天让你大哥和三弟帮你把墙再砌一砌,这屋顶咋弄。”
“屋顶不用弄,我自己今天壮着胆子爬上去弄了一上午,应该没事的。”
“那就好,只是土砖我家里不多,大伯家倒是挺多的,你要不找大伯匀匀,他家暂且也不会用那些土砖,一间屋子还是有的,其余的在村里再找找。”
“行,我自己去找。只是这样太麻烦大哥和三弟,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徐氏是个性子不错的妇人,对待弟妹,还有没有成家的弟弟妹妹都还算是可以的,不苛刻,当然也不是什么老好人,家里的情况也不允许她做老好人。
妯娌俩聊了好一会儿,徐氏要走的时候,小英才出来,挽着衣袖,一看就是在干事,晓晓对这孩子倒是高看一眼,不错,是个勤快的姑娘。
临走的时候,晓晓摸着小英的头说,“小英,等二嫂把屋子弄好以后,你每天过来跟二嫂学绣花。”
徐氏和小英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她们都不知道晓晓会绣花,“弟妹,你会绣花,以前也没有听说过。”
“做闺女时候学的,我们村里有位从大户人家出来的嬷嬷,她会这些,小时候经常在她家玩,悄悄学了这个,只是在她家练练,学了几年,她死前跟我说,不要多绣花,会熬坏眼睛,从那开始,我就没再碰过针,这几天在床上,昏昏沉沉的,不知道怎么反复梦见嬷嬷,我就想着是不是老天要让我捡起那门手艺,日后好养家糊口。”
“哎呀,那真是好事。说不定嬷嬷就是不忍心你受苦,来提醒你的。以后小英也能跟着学两手。”
“是呀,我也是这么想的,明天不是赶集吗?我想去一趟县城,嬷嬷临死的之前送给我两幅绣图,家里现在都揭不开锅,我想卖一幅换点银钱,家里也缓一段时日。”
晓晓在屋顶上换茅草的时候就想好的借口,第一步快速改善家里情况,怎么改善,她搜尽脑海里面的人物关系,和过往。终于搜到这么一个死无对证的人,她确实存在的,而且确实会绣花,原主也确实学过,但是没有天赋,只是悄悄跟着脾气古怪的嬷嬷学了两年,什么也没有学出来,说熬坏眼睛都借口也不是多高明,只能算是忽悠人。面对这么一个家,她只能用不甚高明的借口忽悠人。
“哎呀,那和我一起去,我也要去的。”徐氏很想看看那位嬷嬷留给弟妹的绣图,可是又不好意思开口,随后想想,一起去县城赶集也能看到,倒时再看吧。
“好呀,正好和大嫂结伴。”正好差一个证人。
“二嫂,我明天在家里看着小杰和敏敏。”
小英乖巧的主动承担照看侄子和侄女的事情。
“行啊,谢谢小英。”
………………
徐氏回到家里,夜晚和刘大根絮絮叨叨半夜就说这一件事,话语中都是好奇。刘大根开始还和她絮叨,后来直接蒙头就睡。
竖日一早
晓晓早早就做好早饭,把两个孩子也拉起来刷牙吃饭,然后等着徐氏一起去县城,她们这里算是县城的郊区,不是很远,走路去也就半个时辰。
徐氏背着背篓,带着小英过来,晓晓和自家孩子还有小英交待几句,才和徐氏一起走。
走到外边的大道上,很多妇人结伴,三三两两的一起,晓晓没有过多的打招呼,都是跟在徐氏后面,多是笑笑,也不怎么说话。
路上沿途人家不多,只有那么几户人家,大家都是乡下妇女,一般的体力活和走路还难不倒他们。城门边有守城的军士,大周建国才短短十年,之前的一直天灾**,战乱连连,现在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国力不够昌盛,除了真正的世家有银子,就是皇帝也是缺银子缺的想打劫世家大族。
全国平均物价都是很低的,一斗米(6.25斤)四文钱,一斗米换一匹绢,各方面都不是很发达。晓晓不知道自己拿出来的绣图能换多少银子。
徐氏背着鸡蛋和晓晓到了集市换了一些油盐,才和晓晓一去去到新安城里面最大的绣坊胡家绣坊,没进来过但是路过,大家都知道胡家绣坊,徐氏和晓晓一样没有来过胡家绣坊,有些拘束不安,走起路来都是同手同脚的,这不怪她。以前家里买布都是去的那小布坊,这样Jing致的绣坊还从来没有进来过。
晓晓进来没有四下打量,直接走到柜台边,看了看展示的一些绣品,听店铺里面买卖双方讨价还价,也细细的研看绣品,心里大概有个底,晓晓走到掌柜周二娘面前,“这位娘子,是要买绣品还是卖绣品?”
“卖绣品。”
晓晓从背篓里面拿出来一个层层包裹的布包,周二娘做胡家绣坊掌柜也有些年头,眼力不错,看见眼前的这位妇人,拿出了一个层层包裹的东西,难得一见的来了兴趣,她不知道是真的Jing品还是假的Jing品,晓晓拿出来的这幅绣品不是她本人绣的,是她以前收的,一幅非常不错的双面绣,上面绣的牡丹,雍容华贵,一派富丽景象。
晓晓把卷着的绣品慢慢打开,只打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