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给他提个醒,万一盖子被揭开,他也脱不了干系。”
“嗯,这个威胁很给力。”
“并且,他还能落下好名声,一心为国呀。”
“不错,这的确能打动他。威胁利诱双管齐下。”
“实在不行,让蔡三少爷来做此事,他又不是官身,行事反而更方便。”
虽然已经戌时中,赵东臣还是坐马车去了北上召。钱向德此刻肯定如热锅上蚂蚁,他若能有更好的办法,赵东臣的一片好心,他也能够体会,若是没有更好的,这个计策实施起来,不定真能救他一命。
钱向德原想通过赵东臣,撼动王耀国,见他好意帮自己筹划,却没有他想要的动作,一边心里暗暗叹气,一面也理解赵东臣的难处,他自己差点身陷囹圄,也没有去找王耀国,大概是个特别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人。他连夜四处活动,最后,托到督军的一位幕僚,这幕僚给他的建议,还是让蔡少远来做。然后,第二天早上,把蔡三少约了出来。
“一个商人却能心系国家,说不定朝廷给个嘉奖,弄不好还能封个散秩官儿,拿俸禄不干活,还不交税,多好。”钱向德鼓气三寸不烂之舌。
蔡少远大乐,他就爱折腾,最近闲地他骨头都躺疼了,正难受呢。
蔡少远问钱向德:“我这客在哪儿请?”
钱向德冷汗都出来了。天上人间才不会弄一大群铜臭熏人的商人在里面呢。
“满香园,两个分店全开。”钱向德连忙说道。
“不好,我看。西平那边有个塞尚大车店,让他们把那里清扫干净,满香园的火锅搬过去。全城的商户,我下它五百个请帖,呵呵,每人一千斤粮食,就是五千担。要是一万斤粮,就五万担了。运过去时,粮车贴上安平城商会的大字,哼,那些读书人成天拿鼻子看人。有本事,让他们也赈赈灾。”
蔡三少不爱念书,没少被母亲念叨,他肚子里还憋着一股邪火呢。
钱向德明知这一下和全天下的读书人结了仇,自己今后的日子不好过,但他也顾不得这么多了,活着,总有希望在。
这个时候和蔡少远斤斤计较,他一恼怒。撤退了怎么办?
回头,钱向德想了又想,还是让人去找了安平城的其他官员。到了蔡少远请客的那天,除了商人,还去了很多官员,他们为了面子,咬着牙拿出银子充大头,捐款不全是商人的。蔡少远就不能那么写字了。
钱向德直接在安平城购买了十几万斤粮,一路走。一路把银子换成粮食,当然,粮车上还得贴字,把安平城的工商行会和读书官员都写上了。
到了官仓,果然给的粮食十分不好。钱向德手里有了点粮食,就不那么着忙,他挑了些能看过眼的粮食带走,留下话给官仓的粮官,让他们继续筹集,他回头派人来拉。
官仓那边的人一看就傻眼了,他们挖下大坑,就等着哪个冤大头往里面掉呢,没想到钱向德跟个鱼儿一样,从他们的手指缝里溜出去了。
钱向德一面在米庆州放粮,一边派了二愣子的小吏去催粮,叮咛好必须账面和粮食数量要符合,粮食不能发霉,不能掺入太多的土和杂质,一眼看去,要是好粮食,才能接受。
其实,户部那些大坏蛋,也清楚下面的猫腻,有十万担粮食,都能稳住灾民情绪了,钱向德光募捐,就有五万担,并且,他还带来一批棉衣、被服,灾难严重的县,一家还有一件棉袄或者被子呢,米庆州民风彪悍,但也淳厚。钱向德每天穿着一件旧棉袍,在救济的粥棚和发米的地点来回跑,嗓子都是哑的,百姓每天稀饭果腹,全家挤在一起,盖一床被子,竟然没有一个人有怨言,还称赞钱向德是好官,经常有人喝着稀粥,喊着万岁,说他们碰上了太平盛世,碰上了一位有德明君。
这些奉承上面的话,都是钱向德悄悄让他的人穿了百姓衣服,在灾民里宣传的,天气越来越冷,冻饿而死的人也不少,但百姓大多数只叹自己命苦,骂老天爷不长眼,却没有出现抢粮和斗殴。
钱向德从官仓调来的粮食,还算能吃,几个月下来,竟然熬过了冬天,眼看地上冒出黄嫩嫩的草芽儿,他的心里终于松了口气,朝廷一笔防疫的银子下来时,蔡少远运草药的大车刚好来到米庆州的地界,钱向德大喜过望,感激涕零,按时价付了银子。
这些草药远远不够,蔡少远给钱向德出主意,让百姓不要窝在家里,太阳好的时候,都出来晒着,连屋里的被褥家具,全都多晒,还有,有死人的地方,全都撒了石灰。
防疫的措施得力,果然也没起什么瘟疫,钱向德一战成名,在后面的日子里步步高升,赵东臣没少从他这里受益,这是后话。
赵东臣捐出了一顿火锅,光猪就杀了三十头,还有羊啊鸡呀的,算起来损失不少,但也是给他的饭馆,又做了一次很给力的广告,冬天里,在满香园吃饭谈生意的顾客特别多,大家一边辣的额头冒汗,一边大着舌头,说着生意经,到了年关算账,一点也不少挣钱。不过,他俩却顾不得这个了。
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