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丽觉得很惊讶:“那您是怎么知道我们今天到的?”毕竟这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更没有定位啊。
“你们在b市上火车之前,我就想着等你们回来给安排聚一次,所以问了付欧火车班次,反正是下班时间,就顺便来接你们了。”张彦笑的很和蔼,就这样一个人,难道是被原著作者修改了人设吗,怎么看,都不像跟子女处不来的,明明他对付欧这个外甥都很好。
其实人呐,谁没有八卦心里啊,只是张彦把自己的八卦心里藏的比较深,假装关心外甥,其实是先看看令这个刻板的外甥,在离开农村前非要娶回来的姑娘到底长啥样。
不仅张彦想知道,其实付欧的母亲更想知道了,无奈这几天确实是很忙,抽不出时间来。
看得出来张家的人比较随便,否则他一个长辈,不会来火车站来接晚辈。
张彦是很典型的这个年代的专家,一身文人气质,虽然五十多岁了,看起来也不显老,人也非常和蔼。
何小丽觉得受宠若惊了:“怎么好意思麻烦您啊。”
“不麻烦。”张彦笑了笑:“付欧的母亲最近比较忙,要忙着出国的事情,我便自动请缨带你们去饭店,等你们到了就可以开饭了。”
原来早就摆好了饭局了。
张家在北京的亲戚不多,除了张彦,张澄,还有个叫张隽的阿姨三兄妹,三人都在北京。
张彦是早年从国外拼了命要回国,而张澄则因为语言占优势的关系,进到了外交部,即便是在自艰苦的时期,她作为为数不多的同声传译,也没有遭到太大的打击。
而另外一个阿姨——张隽则很少被付欧提起。
一想到要见这么多亲戚,何小丽忍不住打起来退堂鼓。
到了饭店门口,才发现请客的地方居然是“全聚德”。
这家店何小丽曾今来过,没想到几十年以前是这样一幅样子,盯着那幅熟悉的招牌,她看了很久。
“我就猜到是全聚德,咱们家聚餐啊,这么多年都没换过地方。”付欧伸手拉了一把何小丽:“别怕。”
“没办法,你外婆喜欢吃这里的烤鸭,所以咱们呐,都要随着外婆的口味来。”张彦说:“虽然都是老张家的亲戚,但你有付欧在,外婆等人都很好相处,不用太拘谨。”
这么大的场面估摸着亲戚们都在。
“我怕啥。”何小丽勉强笑了笑,看着门口穿着中山装的服务员,想到几十年后在这里的一场宴请,真是……一种好奇怪的感觉从心底里升了上来。
“除了我小姨,其他的人应该挺好的。”付欧悄声说:“她说啥你可千万别放在心里。”
“你们家,是不是把你看的很重啊。”何小丽心里发毛:“正常欢迎一下我而已嘛,不要搞得这么郑重吧。”
付欧想了想:“可能因为我结婚了,大家都没看见过你,所以好奇吧。”
这不是把人当成吉祥物大熊猫了嘛,敢情这帮人是过来参观欣赏的啊。
看见站在门口不动弹的何小丽,张彦都笑了:“不用怕,你跟付欧没有订婚,大家也只是好奇,加上付欧回来我们也没有一起聚过,所以我做东,招呼大家伙一下,刚好你小姨家的舟舟也从海城回来了,所以拉上你们一起聚一聚,怕啥,有他呢。”
付欧拉起她的手来。
也只能这样了。
张家包了一个大包间,桌子是十二人的大桌子,何小丽跟付欧一起进去的时候,里面已经坐满了人,付欧一个个介绍了。
最里面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是付欧的外婆,看起来十分的和蔼,也非常有气质,这种气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何小丽曾今看过电视上那种七十年代大明星老年以后接受电视访谈,浑身上下散发出来高雅的气质,就是外婆这样的。
外婆现在七十多岁了,身体依然康健,她是满清大臣家中的嫡小姐,在这场运动中,被打击的很深,不过所幸她年纪太大,没有受到太大的折磨,运动结束以后,她的身份也很快被推翻。
另外还有两个老太太,是付欧的姨外婆,三姐妹长得很像。
何小丽甜甜的叫了一声“外婆”和“姨外婆”,三个气质老太,笑的简直是看到自己的亲孙女一样了。
看来张家这帮亲戚也很好相处。
另外就是付欧的父母,付欧的母亲虽然快五十岁,但看起来保养的很好,并不显年长,人也是很和蔼的样子。
付欧的父亲是个Jing瘦的读书人,身板看上去没有儿子那么高大。
这就是公婆了,跟着付欧,何小丽别别扭扭的叫了一声“爸爸”“妈妈”。
付欧的父母,看上去和十分开明,除了拉住何小丽的手说辛苦了以外,没有问别的。
接着是一个非常貌美的中年女人,瓜子脸,画着淡妆,看起来比较严肃,甚至于有点刻薄,她旁边坐着的女孩子一脸倨傲,应该就是张彦说的那个叫周舟的女孩。
何小丽叫了一声“阿姨”,张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