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潜笑道:“母后觉得朕千辛万苦从萧元齐手中夺下江山是为了什么?”
太后被他问得怔了一下。
“先皇、先太子、萧元齐,甚至满朝大部分的文武百官,在朕登基以前,都不认为朕姓萧,都说朕是外族之子。”
“母后,若非您迫不得已与朕绑在了一块儿,您怕是也这么觉得吧?”
“你在说什么……”太后眸光微微一闪。
“朕不过是想活命,”萧潜道,“我娘做错了什么?我祖父手下数百名将士做错了什么?只因为他们是外族,是西域人,便被先皇下狠手赶尽杀绝,我若不挣扎着从泥里爬出来,我,还有我珍视的,我爱的人,怕都要陪着我一起下地狱!”
“母后,你说,朕夺下这皇位,到底是为了什么?”
太后惊诧不已,她心念电转,似乎隐约抓住了一点头绪,但又并不十分明了:“你早就知道西域公主的事了?那……”
“母后,你若安分,朕可以答应你,让您和皇祖母一起在宫中颐养天年,百年之后入皇陵,一切按照最高的祖制来,朕也不会动你们程家,往后你们程家如何,自看造化,与朕无关,但您若是要插手,逼迫朕,或者是利用皇后来逼迫朕,让朕做一些朕不愿意做的事情……那就别怪朕不客气了。”
说完,萧潜便告辞,起身离开了仁安宫。
萧潜离开后,太后怔怔地望着他的背影,对柳月道:“柳月,你说他到底想干什么?”
她说完这话,不知不觉间,竟觉得背后隐隐升起了一股寒意。
第48章 完结章
等到正月过去,一切便都走上了正轨。
有那洪时被萧潜怼在先,再加上朝中最能说得上话的魏良对劝萧潜另立后甚至纳妃的事情都绝口不提,大家没什么主心骨,又都还想在朝堂里混,渐渐的,发声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后宫内务的事情正式转到了苏明墨的手上,只是现如今后宫没几个人,除了他这个皇后、轻易不出宫门的云太妃,还有太后和太皇太后之外,便没有其他人需要顾着了。
因此苏明墨相对来说还比较轻松,李有德特意给他指派了一个大宫女,那大宫女手脚麻利,从前也是在御前服侍过的,底子又清白,主要是帮助苏明墨处理后宫事宜,比较后宫都是女眷,有些事情苏明墨还是不大方便。
这样以来,苏明墨便愈加没什么事情可做了。
中途秋云蓉曾进宫一趟,她如今有了封号,仗着苏明墨大娘的这一层身份,想让苏明墨求萧潜下旨,给苏明姗寻一好良婿。
萧潜知道后驳斥她,说秋云蓉没教养好自己的女儿,倒不如先给苏明姗请个夫子,让她再在家中多读几年书再说。
那话是萧潜在御书房直接同苏泊远说的,当时旁边还有几个同僚在场,让苏泊远颇觉面上无光。
不过萧潜都发话了,苏泊远也没办法,回去真给苏明姗请了个夫子,还要求秋云蓉往后不许再进宫见苏明墨了。
苏明墨闲下来,萧潜不顾群臣反对,另外封了他做太傅,不做别的,就是教导已被封为康王的六皇子读书习字。
康王五岁开蒙,先前是由唐相教他读书习字,后来唐相出了事,宣成帝没来得及另外给他安排个太傅,一直是云太妃在亲自教导他。
但云太妃毕竟只是个后妃,学识肯定不如前朝的大臣们。
苏明墨饱读诗书,又受过魏良手把手的教导,指导康王学习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但因为从前太傅都是由朝中重臣来担任,难免需要参政议政,大晋朝有素来有后宫不得干政的传统,不少大臣对此颇有看法。
萧潜便特意当着众臣的面问了魏良,是否有重新担任太傅的意愿,魏良推说年纪大了Jing力不济,以苏明墨的才学,若是参加科考,必能进殿试,担得起太傅一职。
再者,不是说后宫不得干政吗?那便让他专心教导康王,对康王来说岂不是更好?
魏良的话在朝中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这得益于宣成帝为制衡端王,临时扶了一帮清流派上来。
魏良的门生挺多,就算那些个人先前曾换过立场,但只要魏良不计前嫌,多数人还是愿意重新投到魏良门下的。
再加上不少人知道宣成帝先前实际上是属意康王继任太子之位的。
萧潜膝下无子,现如今又执意不肯纳妃,往后皇位还能传给谁呢?
就算是一开始有人对苏明墨持怀疑态度,派人去探查后,见到苏明墨真的是在认真教导康王,也都闭了嘴。
朝堂中的官员毕竟各有各心思,那些从前对宣成帝忠心耿耿的,倒是盼着康王将来能继位,至于一开始想让萧潜纳妃,纯粹是担心大晋将来后继无人的,看到萧潜确实有心栽培康王,也便不再多说什么了。
一时之间,朝中这部分人倒像是达成了某种共识,不再频繁催促萧潜纳妃了。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永宁四年春。
那是萧潜登基后的第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