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各个城里领了身份牌,就算入籍了。塞外来的不种地的话,就可以多领些羊,还可以给各村养牛马,平时就可以在官府领口粮……”那人可能是担心穆金听见,降低了声音。在屋内就听不见门外的声音了。
穆金暗自摇了摇头,他们这是刚看着比氐族还强数倍的匈奴打了败仗,在边关又被张辽带着的Jing兵威慑着。根本起不来了抢夺的心思。现在,氐族这些来使随从,恐怕都想一辈子呆在这里了。
“哎,这种就是汉人常说的阳谋吧!可真是让人无法拒接。”穆金边念叨着,边考虑着和阿什那斤商量着调一些马匹来换茶盐之类的东西。
如果那南郡守真的能让族人过上好日子,这点亏他们就吃了。谁不想自己的生活更有盼头呢?
这边,南星在巡视春种情况。
一般这种重要的春耕都是全家出动的。一人在前面牵牛拉着耧车,一人在后面手扶耧车播种,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再加上,南星还命人分发了铁农具,加上曲辕犁,又大大提高了播种耕作的效率。
想必,再过不久Yin平郡内的耕地都会遍布春色。而且,自从先代发明了豆腐,豆子的种植也被大量推广。现在已经不是稀奇的事了。上田、中田种稻,下田种麦,间种豆子维持地力。水稻在灌溉时,也养些鱼,改善家人的生活。
百姓的生活终于在熬过最艰难的一年后,走向了正轨。
南星命人修了不少鱼嘴口,架起水车,引水入渠。看着清澈的河水被一点一点抽上来,南星欣慰的笑了笑。她相信,再过不久这里就会像洛阳别庄一样,成为又一个人间天堂。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她嘀咕着,从上田走向下田。此时的主食还是以米为主,但是她一直不知道为什么麦子已经种植了,可还是没法成为大家的口粮。在洛阳时,别庄里都是上田,又临近都城,生活相对富足,自然没地方去问。
来了Yin平后,这里的粮食大多是朝廷分拨,根本不怎么种地,她也无处可问。现在,终于有机会去看看了。
谁知到了后,竟然是这番情景。
“看您说的,”老农抹了把头,为了多打些粮食,他又领了这下田。按郡里规定,如果觉得自己有余力的,可以再领些下田。税比上田、中田都低,他就想着多种点,现在南星问他为什么用下田种麦,老农都觉得可笑,果然是士子,不知五谷,“这麦不好吃,做熟还费柴火。连收税的亭长都不收的。”他嘴里的亭长就是司农中收税的最低官吏,农亭长。
南星皱着眉头,去农亭长那里看了现在加工麦子的农具。在农亭长冒着冷汗,战战兢兢的目光下,她的脸越来越黑。
竟然连磨盘都没有?挂不得到现在了,都没人和我提用牛马去拉磨的事。南星在心里说到。
没有磨盘,更没有踏锥,鼓风车更不用说了!现在人吃麦,根本不是吃面,是吃蒸好的麸糠混合物。
她虽然出身低贱,后来又是宦官养子。但是小的时候,大家族种地都是水稻,后来生活上更是从来没有什么难处,现在看来,她还是有些理所当然了。
磨盘在春秋战国时就被发明了出来,但是春秋各国把技术藏得都相当好,根本不推广,导致很容易失传。直到现在,都快三国了,磨盘都没有大量使用。
南星坐在郡守府里,从各种建造图纸里翻出自己的记事本。现在她有一个习惯,想到什么时期,就立刻记下来。然后在固定的时间回看这些记录,防止自己因为忙碌而遗忘什么重要的事情。
她记得有人好像给自己提过改造农具的事情,但因为是个孩子,所以她没有重视。现在想来,让他跟着匠信他们去学机械,顺便把踏锥和磨盘做出来吧!反正,要用到它们的时候肯定已经是秋天了,现在开始研究还能培养一下他。
哦,既然培养何不培养一批呢?
南星一个人,独坐郡守府,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挑灯到天明。
门外,今天值班的赵云和身边的小兄弟说,“郡守又在捣鼓些什么了?他才不到二十啊,就位居郡守,还如此勤勉。”
“吾等要学习之。”
然后暗暗发誓,在休息日也要每天打拳,然后去找先生们学习兵法。
\“这是这一季的官吏账簿,如果继续如现在一般清减官署开支的话,应该是能撑到年末了。”荀彧和荀攸两人给南星汇报这一季的耗资情况,顺便提了一下医馆的事情,“医馆也着人去建了。\”
南星点点头,道“辛苦了,等到年末收粮,大家的日子应该就好过了。”要想马儿跑得快,就要马儿吃好草。道理她是懂得,所以已经打算改善大家的生活了。等到磨盘做出来,黄豆成熟,她就让大家知道一下油炸食品的快乐!
想想就让人流口水。
在正事说完后,荀彧犹豫着提起一件事。“我和叔父商议了一下,他老人家打算来这里助您……”
南星一听,整理公文的手都停了下来,“慈明老师要来?可,这里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