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循环往复,减少了士兵们在长途转移中,对路程不熟或抢劫逃跑的几率,也大大提高了运算转移的效率。朝中的百官则分批次,携带重要的朝廷文书物品、携家带口,同百姓们一起转移。
为了迷惑周边的敌人,不让他们发现许都方面有大的动作。整体的转移工作都是白天休息晚上赶路的。因为已经摸熟了路线,即便在夜晚赶路,迁移的速度也非常快。
此外,刘协还派出很多使者,去各个诸侯那里对他们进行赏赐,来麻痹他们。荀彧还提出,让部分士兵换上寻常百姓的衣物,装作许都的百姓,在许都附近的农田照常干活。
多重策略之下,整个转移工作既迅速又高效。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许都及其附近的百姓,就悄无声息地转到了洛阳。
一到洛阳,刘协就发动百姓,开始了大规模的囤粮和整修城墙、巩固城防的工作。洛阳城是汉朝的都城,近百年间,历代帝王都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活动。
虽然洛阳被董卓烧掉了,但残骸还在,还有许都能够使用的木材石头块。这些东西用在修整城墙和修建临时的居所方面,派上了大的用场。再加上刘协已经让钟繇他们,在城内进行过粗略的整修。搭建了很多能够供,百官和百姓们居住的临时。这就避免了官员和百姓们,初到洛阳露宿街头的命运。
至于洛阳城中占地面积广大的王宫遗址,刘协也下令就地取材,改造成朝廷的办公机构,和官员及其家眷的集中。洛阳城的规模与许都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从许都迁过来的人员,再加上洛阳周边本来的人员。即便全住到洛阳城中,也没有占掉洛阳城的一半。
在荀彧的建议下,刘协直接下诏,把城中适于耕种的地方全都划为农田。按照一定的比例分给百姓,在城中实行屯田。于是,大批士兵和百姓就在皇宫的旧址上面,热火朝天地进行修整。
洛阳城内外的各种活动都如火如荼,有一个人却如坐针毡,那就是曹仁。他现在的处境的确十分尴尬。自从兖州被吕布占领以后,曹仁就成了无头的苍蝇。既得不到曹Cao的指挥,也得不到兖州的补给。
刘协颁布屯田令的时候,他是大力支持的。毕竟他要吃饭,他手下的人也要吃饭,没有粮食大家都得饿死。刘协招募禁卫军的时候,曹仁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但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毕竟天子招募的是禁卫军,如今一个地方的富人,手底下都有几千个私人兵。堂堂大汉天子,招一些禁卫军,自然顺理成章。
一开始曹仁还不怎么觉得,后面他就渐渐觉得有些不妙了。断绝了补给线之后,曹仁军营里的士兵,都要靠刘协从各地方弄来的上供和屯田所得来提供粮草。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如今粮草这种关键的命脉都被刘协掐住了,曹仁就是想要翻什么大浪,恐怕也没这个能力了。
然后,刘协按照荀彧的策略,一如既往地实施怀柔计划。他先是给曹仁封了个忠义将军的名号。毕竟之前曹仁在曹Cao手下,官职小得可怜。当时连曹Cao自己都只是个奋武将军,曹仁的官职又大得到哪里去呢?
给他封将军之后,刘协又下诏把一些禁卫军拨给了他。名义上说得好听,曹仁现在是忠义将军了,他手底下的人自然不能那么少。如今他兵力紧缺,那皇帝就给他提供一些。
不仅如此,刘协还借封赏的名义,给曹仁配上了一些副官,什么司马、主簿、校尉等等。也美其名曰让他这个将军名副其实,有应有的排面。如此一来,大大稀释了曹仁军中曹家嫡系旧部的成分。
在迁往洛阳城的时候,刘协还借机把曹仁派去护送百姓。并把他手下的人分成了几队,派不同的自己人带领着,在不同的区域执行护送任务。
等到到了洛阳城中,曹仁无奈地发现,自己手下的兵士已经被切割成几部分,被皇帝派来的人统管着。当然名义上,这几部分的人还是属于曹仁的麾下。但曹仁自己心里清楚,现如今他想要调派手下的人马,恐怕已经没有几个会听他的了。
刘协还嫌不够,到了洛阳城以后,还借着奖赏有功之臣的名义,把曹仁手底下几个多年跟随他的曹家嫡系人员,一个个封成了将军,和曹仁同级。既然那些人都成了将军,自然不能再在曹仁手下。刘协又以唯以重任的名义,把他们派到了洛阳以外,听凭钟瑶的调遣。
由此,刘协兵不血刃,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对曹仁军队的分化和接管,牢牢控制住了这一部分兵权。
到了洛阳城以后,刘协、荀彧和宋辞都忙得不可开交。刘协那边,除了他给自己安排的,多得吓人的文武方面的学习任务。他和荀彧都在尽最大的能力,整合现有的各方面实力,安排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宋辞也没闲着,她负责洛阳城内的物资调派和医疗工作。之所以让她负责医疗,原因也简单,这方面宋辞是专业的。
至于统管物资,一方面是因为宋辞在身份上是皇帝的姐姐。虽然大家都搞不清楚,她到底是不是万年公主,和刘协到底是什么关系?但既然皇帝承认她是自己的姐姐,那谁还敢跳出来否认?既然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