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温小姐</h1>
要说到兖州府就不得不提到兖州温家,温家算是兖州首富,以海运发家,如今家主温正卿则是温家第三代传人。
这温正卿早年娶过一林姓女子为妻,这位林姓女出身乡野,但模样却是拔尖,见过的人无不惊艳其美貌。可惜身子骨弱,嫁到温家没几年便故去,独留下一女,名曰温情染。
温情染自小便被送到温家乡下的老宅子里由下人教养,连自己父亲都没见过几次面。倒不是温正卿对她不喜,而是温家自祖上传下来的祖训:凡温家Yin时诞下的女婴,都要送回祖宅,且需养到十四岁才可归家。
而温情染却是这么多年来温家唯一在Yin时生下的女儿,依照祖训她确要到祖宅住到十四岁。温正卿虽对此颇有异议,毕竟这高僧的话不知真假,却要将自己女儿单独送到祖宅里养十四年,温正卿觉得颇为可笑。但他父亲却十分坚持,温正卿也只好将女儿养在乡下。
温家乡下的老宅子是在温家发家之后请了高僧特别选的地段重建的,当时也在乡里引起过不少人注意。
原因无他,只因这高僧的选址颇为怪异。地方选在个山洼里,虽是有山有水好景致,但出行极为不便,且离乡镇路途遥远,几乎算得上是与世隔绝。
且还特意定下几条规矩:一是老宅里的仆人皆选不听不言不识字的聋哑之人,其余外人不可踏足此地;二是宅子里不可存有关于世俗法理的书籍。三则是温家Yin时生下的女儿皆要送到宅子里养到十六岁,并每日喂食一味汤药直至归家。剩下一条最为奇怪,便是要求宅中为其所请的夫子必须为林姓男子。
高僧称如此持续三代以上,温家必可贵比五侯。
这位高僧在当时颇富盛名,且因当初温家家主对他有恩,才特为温家舍却寿命算了此事。那位高僧在算完这卦后没多久便去了。对此温家家主更为重视,将其写入祖训,要求温家后代子女皆须依此祖训行事。
温正卿第二年便依父亲所言娶了兖州知府的二女儿,而他父亲也在当年病逝,此后温正卿接管家族事务逐渐变得忙碌,便也无暇在顾及养在乡下的女儿,唯独让底下的老仆代为照顾。
温情染长到十余岁,先生一直是位姓林的老夫子,平日里只习字,作画,其余的一概都不许教。
前些日子这老夫子觉着年纪大了每日往来这山坳里甚是辛苦,便向温家老管家推荐了自己的侄儿林原常。
这林原常本来是有大才能,年纪轻轻便考上了举人,原本想着该是进京能考个状元探花回来,当个京官最好。不想还未得入试便被京城里的亲戚遣了回来。
也不知道是犯了什么事,惹恼了人家。如今试也没得考,整日闲赋家中无事可做,听闻老先生正给温家的女儿教书,颇有兴趣。
对这温家的规矩和温家女儿亦是十分好奇,又听老夫子说打算请辞回家,便向他毛遂自荐,称自己愿意接替他的位置为温小姐授课。
老夫子对这侄儿的才学自是十分信任,要教一个闺阁女子习字书画,自然是绰绰有余。且温家给的酬劳颇丰,想着侄儿整日闲在家中不如去赚些银两贴补家用也好。
便也在请辞时向老管家提了此事,老管家想着既是姓林,不违祖训,且又是老夫子推荐,自然便也称好。
没过几日林原常便依先前所约,从镇上坐着马车赶了半天路才到了这林家祖宅。宅子古朴雅致,从外头看颇为秀美。
老管家正站在院子外头等他,林原常忙上前行礼:“请管家安。”
“林先生来了。”老管家笑道:“规矩你该都知道了罢。”
“省得了,叔叔皆已告知。”林原常答道。
“如此便好,一会自会有人带你入府,因着老奴不可入宅,宅子里也是有个二管家,不过他而不能听口不能言,若先生有事不懂也可到镇上找我。”老管家说道。
林原常忙称诺。
管家满意的点了点头,朝一旁的小厮比划了一阵,那小厮点点头便带着林原常入了府。
府中亭台楼阁,水榭环庭,入目皆是美景。林原常面上不显,心中却是惊叹,想不到这穷乡僻壤还能有这样好的宅子,可见这温家确实富庶。
转过一片连廊,却看到不远处一小亭子里一个素衣姑娘正倚着雕栏逗弄水中的鱼儿,单看那纤白的手指,林原常脑子里便能浮现出这美人销魂的身姿容貌。不觉愣愣的站在廊边,犯起了痴。
“哎…那位是不是你家小姐啊?”他扯了那小厮的衣服问道。
那小厮听不见他说什么一脸迷惘,手指着前边口中发出“啊啊…”的声音,示意他往前走。
林原常这才回过神来,跟着那小厮往前走,还不时回头流连观望。
当夜躺在榻上竟做起了春梦,梦见白日里那双纤白的玉手,握住了自己紫黑色的yIn棍,上下撸动。林原常梦中都不觉呻yin出声,只觉得销魂异常,第二日一醒,胯下的裤子已是一片濡shi…